张大良还结合自己的工作感悟,谈了对高校办学的思考。
而目前我国高校设置较正规的博物馆学专业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博物馆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现代博物馆功能的转变,与我国提升博物馆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
下一期对中国经济的CEP调查将在2014年8月6日发布,敬请期待。孙教授指出,货币市场资金紧张,‘钱荒的格局将得到缓解,这可以从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存贷利率的下滑预期与代表性城市房价的回暖预期中得以判断。北京房价景气指数为8,上升了约10个点。另外,短期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也有利于未来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增加,这也会带动外汇储备的上升。另外,短期(3个月后)的3个月期限的SHIBOR利率的预期为4.75%,1年后的3个月期限的SHIBOR的利率的预期为4.64%,继4月之后,利率预期持续下降。
2014年7月2日,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发布第11期CEP的调查结果。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依旧最为稳定,景气指数从38.6回升至40。研工部将着力整合党支部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以服务校园,奉献社会为宗旨,对接社区需求,打造品牌团队。
项目对接会上,我校满天星研究生党员实践服务团学生代表张晶和研工部李洁老师先就服务团工作设想和概况分别作了介绍,并表示:高校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对接社区是深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有益尝试,校园志愿者和团队拓宽了服务范围,社区也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志愿者。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通过活动展示了服务团工作的创新构想,并同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满天星研究生党员实践服务团的建设,是我校研究生党支部活力提升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上,我校满天星研究生党员实践服务团正式亮相,研工部及服务团代表以及五角场社区32个居委会委干部、志愿者工作站站长等出席了会议。今后将依据社区居民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策划设计研究生党支部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方便社区居民看菜点单,让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犹如满天繁星,散落进社区的每个角落、散落在广大群众的心间
复旦大学文博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具有重要影响力。陆建松系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全国约有30来所高校设立了博物馆学专业,但是课程设置大多是大杂烩,而全国真正从事博物馆教学和研究的高校老师也只有几十人而已。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陆建松教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陆德梅老师、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陈红京教授出席典礼。陈红京秘书长做了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招生情况与改革的发言,说明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建立的原因与意义,剖析目前各个文博专硕培养单位在招生和培养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建议。
陆德梅主任做了专业学位教育简介的主题发言,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做了历史梳理,并向各位老师解释了专业学位的意义、类型,着重介绍了专业学位的特点以及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这次培训班很及时也很重要。2009年,复旦大学文博系牵头申报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2011年成为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负责协调指导全国文博专硕的招生、培养、就业等相关工作,先后制定了《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等全国性文件。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7月6日上午,开班典礼在我校燕园宾馆会议室举行,典礼由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姚一青老师主持。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承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合办的2014年全国文博专硕博物馆学核心课程师资培训班于7月6日开班。
因此,高校的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而高校的博物馆学师资建设是关键。参加此次培训的23位高校老师来自全国21个文博专硕招生培养单位,他们将在复旦开始为期一周的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
闵行区政府在考虑医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将加大对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科研设施配备等项目的投入。夏景林介绍了复旦大学与闵行区政府合作共建的前景。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东院在闵行区浦江镇奠基开工。2009年闵行区中心医院被定为 上海市急性急救创伤中心。仪式由闵行区卫计委主任黄陶承主持。另一方面,通过附属医院去筹的建设,可以实现医院医、教、研全面可持续发展,向更高一级转型,建成正式的附属医院对于复旦大学和闵行区中心医院来说,可谓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桂永浩、杨德妹分别代表复旦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筹)揭牌。该院急诊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为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10个科室为闵行区特色专科,拥有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教学基地5个。
闵行区卫生计生委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共建区疾控中心,建立了闵行区生物样本库。2013年,该院门急诊量达245万人次,出院病人3.86万人次,手术人数2.04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8.41天,药品比例37.79%。
桂永浩表示,学校将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筹)已有的临床医疗、特色学科的基础上,打造出在上海享有一定声誉的特色专科品牌,对于闵行区中心医院年轻医务工作者在医学科研、医院管理方面的需求,复旦大学将加强教育培训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医院不断完善PACS和MUSE区域会诊中心,使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在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杨德妹代表闵行区政府讲话,她希望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筹),在复旦大学的精心指导、全力帮扶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教、研、学科建设方面均得到快速提升,要求该院运用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管理服务水平,促进闵行医疗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造福闵行百姓,让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和服务。闵行区政府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在闵行区中心医院开展社会实践与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今年5月,闵行区与复旦大学签约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同时,闵行区将加大支持力度,为医院学科建设和各类人才引进培养提供保障,保障先进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基本建设的投入。
在校内资源上实行科研、图书资源的共享。据悉,签约后双方将组成共建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推进附属医院的建设,并由领导小组拟定共建具体工作方案。
桂永浩希望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筹)未来会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一个综合性医学教育基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提供丰富的医学、教育资源。复旦大学还将全力帮助闵行区中心医院提升科研、教学、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桂永浩代表复旦大学在签约仪式上讲话。教学工作接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指导、管理和统一安排。
杨炜对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复旦大学将根据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筹)的建设要求,重点在医教研、人才梯队和学科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全面提升医院的能力,通过区校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5年内,将闵行区中心医院正式建成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非直属)。新闻中心讯 为优化闵行区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复旦大学与闵行区政府合作共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筹)签约揭牌仪式于7月3日在闵行区举行。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在该院开展的各项工作。据了解,闵行区中心医院成立于1969年,全院实际开放床位900余张。
闵行区与复旦大学正式签约共建区精神卫生中心。承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任务,并管理100余张社区双向转诊床位。
2008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迁入闵行,紧邻其旁的闵行区妇幼保健院随即与之开展儿童相关学科的合作建设。他说,闵行区中心医院会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依靠复旦大学的优势资源,提升科研学术能力,深化教学工作,用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充实与加强闵行区中心医院的综合实力,更好地为闵行区乃至周边的百姓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为闵行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